在以太坊即將迎來十周年紀念日(7 月 30 日)之際,Consensys 發布了一份名為《信任的產業化》(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rust)的以太坊專題報告。這份報告不僅闡述了投資以太坊的核心邏輯,更提出了 “信任軟件”(Trustware)這一新興技術品類 —— 它是將信任生產產業化的基礎設施,能讓信任以數字商品的形式被編碼和傳遞。報告分析顯示,以太坊已成為區塊鏈領域的主導平台:超過 50% 的非比特幣數字資產在此紮根,包括 60% 的穩定幣、60% 的去中心化金融資本,以及 80% 的代幣化 “現實世界資產”(如股票、貨幣市場基金、債券等)。
以太坊的突破:數字信任與 “信任軟件” 的誕生
“信任軟件” 的本質,是將 “信任” 從依賴人力的模擬形態(比如由審計師核驗、保險公司擔保的票據與賬簿),升級為可通過算法生成的數字形態。
人類文明對信任基礎設施的依賴已延續數百年:從部落親緣關係,到政府、保險公司、審計機構、法律體係等大型組織,這些體係雖推動了合作與經濟增長,卻伴隨著高昂成本 —— 據估算,人類每年在信任相關領域的支出超 9 萬億美元,涵蓋保險(8 萬億美元)、法律體係(超 1 萬億美元)、審計(2900 億美元)。這一巨額數字直指核心問題:現有信任模式無法適配數字時代的需求。它們是 “模擬態” 的 —— 比依賴它們的 “全天候、高自動化、高速迭代” 的數字經濟更慢、更貴、更碎片化。
而信任軟件通過全算法流程,為普通數據賦予了信任的核心特質:有效性與最終性。有效性以數學確定性保障數據的一致性與正確性;最終性則確保數據的永久性,除非付出極高代價否則無法篡改。以太坊能以可擴展的方式為數據附加這些屬性,無需持續人力幹預,從而以近乎零邊際成本實現 “信任生產”。憑借強大的公共網絡與突破性的加密經濟算法,以太坊正讓 “金融交易驗證”(全球最大的信任消耗領域)在速度、成本、安全性與規模上實現跨越式提升。
投資以太坊的核心邏輯
多年來,投資者常將 ETH 稱為 “第二大加密貨幣”—— 這一說法雖沒錯,卻未能觸及本質。
如今,人們逐漸意識到:ETH 的價值遠不止於此。它是穩定幣與各類代幣化資產爆發式增長的底層支撐(這些資產已頻繁出現在商業討論中,甚至走入日常生活);它支撐著網絡上的預測市場,也支撐著 Robinhood 等平台推出的新型代幣化股票。隨著《GENIUS 法案》《CLARITY 法案》等裏程碑式立法提案的推進,這股創新浪潮隻會愈發洶湧。以太坊作為未來全球經濟驅動平台的角色,正被越來越多人看見。
事實上,以太坊從誕生起就為這一刻做好了準備。在安全性、保障性與韌性上,它堪稱標杆。創世十周年的意義,正是紀念它在數字與傳統資產技術領域十年如一日的卓越表現。
無可比擬的經濟安全性:超 1000 億美元的質押資本與 100 多萬名驗證者,為以太坊構建了堅固的防禦體係,能有效抵禦各類攻擊。
強大的網絡效應:以太坊擁有最深的流動性、最多的開發者(數量是第二大區塊鏈的兩倍以上)與最豐富的應用生態。以太坊虛擬機(EVM)標準主導著智能合約開發,所有主流穩定幣均以以太坊為主要平台。
經驗證的適應性與持續升級:從 “合並”(Merge,轉向權益證明,能耗降低 99.95%)到 “登村”(Dencun,將 Rollup 費用降低 90%),以太坊在十年間通過複雜升級不斷進化,從未停機,展現出極強的韌性。
全球中立性與去中心化:與中心化區塊鏈不同,以太坊不受單一公司或實體控製。其 100 多萬個驗證節點分布在 80 多個國家,超 67% 位於美國境外,這正是其抗脆弱性與中立性的證明。
機構認可與落地應用:貝萊德、摩根大通、Visa、富蘭克林鄧普頓等全球機構已開始利用以太坊進行代幣化資產發行、支付與私募股權投資,印證了其安全模型與可靠性。目前以太坊上的代幣化現實世界資產總額已超 130 億美元,月增長率達 6.75%。
潛力仍處初期,未來空間廣闊
盡管以太坊技術已趨於成熟,數字資產基礎設施市場也在整合,但它的經濟潛力仍處於早期階段:加密貨幣總市值僅占全球財富的 0.3%,代幣化證券在資本市場中也隻是冰山一角。不過,隨著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的監管框架逐漸清晰,市場對數字資產的態度正從抵製轉向擁抱,這將加速以太坊的落地。
更重要的是,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的融合正在催生新需求:當 AI 代理開始以機器速度進行交易時,它們需要 “機器信任”。而以太坊是目前唯一為 “算法互信經濟環境” 做好準備的基礎設施。
對機構而言,持有 ETH 意味著以遠低於其最終價值的成本,握住了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 “所有權”。ETH 可用於支付網絡交易,可作為價值存儲工具;與比特幣不同,它能通過質押產生現金流;而與股票類似,隨著以太坊平台的普及,ETH 的價值也會同步增長。它融合了商品、貨幣與資本資產的屬性,成為一種獨特且極具吸引力的資產。正如《信任的產業化》報告所指出的:ETH 作為 “經濟帶寬”,將支撐未來平台上大量待發行與交易的資產,這必將推動其價值持續增長。
信任的 “機器” 已建成。它持續運轉、自我優化、創造價值、吸引用戶。
問題從不在於 “是否相信以太坊”,而在於 “是否相信信任的數字化”。
若答案是肯定的,那麼以太坊作為未來全球經濟基礎層的一部分,其投資邏輯便不言而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