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股票、債券等現實世界資產(RWA)遷移至區塊鏈的代幣化浪潮,正逐漸成為金融領域的新焦點。過去一個月,一係列重磅動態接連湧現,讓這一趨勢愈發清晰。
近期關鍵動態:代幣化加速落地
近 30 天內,全球金融市場圍繞 RWA 代幣化的動作密集且影響深遠:
零售平台搶先布局:Robinhood 與 Kraken 兩大平台首次推出代幣化股票交易服務。其中,Robinhood 的係統基於以太坊 Layer 2 網絡 Arbitrum,Kraken 的 xStocks 則依托 Solana;雖目前僅限非美國投資者使用,但 Coinbase 已向美國 SEC 提交申請,計劃將代幣化股票交易引入美國,並稱之為 “核心優先級業務”。
機構巨資押注基礎設施:1.35 億美元資金湧入全新 Layer 1 區塊鏈項目 “Canton Network”,該項目專注於股票與債券的鏈上交易。本輪融資由做市商巨頭 DRW Capital 和債券交易平台 Tradeweb Markets 牽頭,Citadel、DTCC、高盛等頂級機構紛紛入局。
監管態度轉向積極:美國 SEC 前主席保羅・阿特金斯公開表態,稱代幣化是 “重大創新”,並強調 SEC 應 “聚焦推動代幣化在市場落地”,而非依賴執法手段監管,標誌著監管思路的重要轉變。
除此之外,更多信號持續釋放:拉丁美洲頭部加密交易所 Mercado Bitcoin 宣布,計劃在 XRP 賬本上將 2 億美元現實資產代幣化;Galaxy Digital 指出,代幣化可能對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收入構成威脅;而鏈上 RWA 代幣化總量已創下曆史新高。
代幣化的前景:不可逆轉的趨勢
對於代幣化,市場始終存在兩種視角:
一方麵,其普及似乎不可避免。傳統股票交易僅在工作日 9:30-16:00 開放,結算效率更是滯後 —— 去年從 T+2 改為 T+1 結算曾引發廣泛關注,但這一速度甚至未超越 1934 年的水平。對比之下,區塊鏈的全天候交易、實時結算優勢,無疑是對傳統金融效率的顛覆。
另一方麵,市場結構的變革向來緩慢。親曆過股票交易從場內轉向電子化的從業者都清楚,這類轉型往往需要漫長時間。
但近期密集的動態讓市場意識到:代幣化的加速期可能已到來。
為何現在是關注的關鍵節點?
核心原因在於,代幣化對應的市場規模堪稱 “天文級”。
貝萊德首席執行官拉裏・芬克(被視為資產管理領域的核心人物)在今年股東信中直言:“每一隻股票、每一張債券、每一隻基金 —— 所有資產都可以被代幣化。”
具體來看,全球股票市場規模達 117 萬億美元,債券市場規模達 140 萬億美元,兩者合計 257 萬億美元 —— 這還未包含各類小眾資產。
作為參照,當前穩定幣市場規模約 2500 億美元,即便按最樂觀預測,到 2030 年可能增長至 2 萬億美元,但這一數字僅相當於代幣化潛在市場的不足 1%。
盡管多數股票、債券完全實現鏈上交易可能還需十餘年,但隨著 Robinhood、Tradeweb 等巨頭加速布局,市場開始思考:未來幾年內,代幣化能否實現 1%-5% 的滲透率?十幾個大型試點項目是否足以推動這一目標?答案大概率是肯定的 —— 而這將對應數萬億美元的價值轉移,遠超比特幣等任何加密資產的規模。
可以預見,代幣化的相關動態將持續加速:Robinhood 的動作意味著嘉信理財等同行必然在積極跟進,今年秋季或有更多重磅公告出爐。
普通投資者如何參與?
布局代幣化浪潮,最直接的方式是配置一籃子頂級 Layer 1 區塊鏈及基礎設施代幣,例如以太坊、Solana、XRP、Chainlink 等。購買這些軟件,可以通過專業的交易所平台來購買,比如歐易okx、幣安等平台。
搶先注冊,投資快人一步:
>>>歐易okx蘋果端<<<
盡管以太坊目前在代幣化領域占據領先地位,具備市場份額優勢,但過度集中押注單一平台風險較高 —— 從近期動態可見,多類參與者都在搶占先機,過早鎖定單一標的可能錯失機會。
此外,投資者還可通過布局受益於代幣化的上市公司股票作為補充,例如 Robinhood、Coinbase、Circle 等,這些平台正積極推動代幣化業務落地。
若拉裏・芬克的預測成真,未來幾年代幣化市場規模可能增長 4000 倍以上。這樣的增長潛力,在全球市場中都屬罕見 ——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,理解並參與這一趨勢,或許將成為未來財富布局的關鍵一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