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圖:湖邊的角逐
這幅地圖的主要戰場,是地圖中央的高地B、B1區域。戰鬥中,雙方通過Ⅰ,Ⅱ基地與B區之間的山路到達高地的頂端。由於雙方基地到高地頂端的距離相等,所以發生在B區的戰鬥大多是重坦相持,對射。贏得B區戰鬥的勝利就可以利用地勢威脅對方的基地,居高臨下給對方以致命一擊。當然處於相持階段時,由於移動速度緩慢,移動軌跡簡單而成為對方自行火炮的靶子。B1是B區的一個衍生區域,在B1區域可以監視到雙方的基地及C區的情況,視野廣闊,射程較遠的坦克及自行反坦克炮可以在這個區域居高臨下 射擊對方的目標,同時還可以利用這一區域的突出的山體作為掩護,防止對方自行火炮的火力打擊。
A區和A1區是發起發起側翼攻擊的絕佳戰場。戰鬥開始後,從Ⅱ對基地出發的戰車在快速搶占A區後,可以對上尚處於爬坡過程中的Ⅰ隊坦克形成威脅。與A區不同,A1區域發起的進攻則對Ⅰ隊的坦克有利,從Ⅰ隊基地出發,沿著A區的懸崖向Ⅱ隊方向進發,很快可以形成對Ⅱ隊基地的威脅,特別是Ⅱ隊中因為射程較近而不得不前出的自行火炮會成為Ⅰ隊坦克的獵物。當然在A1區域行進,鬆軟的河灘會削弱中型坦克機動性的優勢,當與對方重型坦克遭遇時無法以靈活多變的機動來贏得勝利。
C區便於發起迂回攻擊和利用Ⅰ,Ⅱ基地通往C區道路的村莊發起伏擊。從路程上來說,C區對於Ⅰ隊比較有利。另外C區由於房屋,樹木眾多,速度較快的坦克可以利用這些作為掩護,快速行進到對方基地附近對B區鏖戰的對方坦克進行包抄或直接占領雙方基地。C區的麵積寬廣,便於機動,如果選擇在這一側進行防守的話,必須投入更多的坦克,但這勢必會影響到往B區的兵力分配。一種較為不錯的辦法是快速解決B區的戰鬥,占領B1區域,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勢優勢來支援C區作戰的己方坦克。
此外在Ⅰ、Ⅱ基地附近的D、E區域,可以作為自行反坦克炮及射程較近的自行火炮的防守區域。
地圖:馬利諾夫卡
這幅地圖被玩家評為最沉悶的一張地圖,一望無際的曠野上, 冒險衝鋒的坦克顯得格外突出,將招致對方坦克的集火射擊, 生存幾率極低。
然而事實上,這幅地圖並不像玩家說的那樣沉悶。這幅地圖是最需要玩家進行團隊配合的。
地圖左下角的A1區域,空曠,鮮有遮蔽物,在戰鬥開始的初期,不適合雙方展開進攻,隻能相持。 A2區的低地 位置極佳,由於地勢較低,所以在A1區域相持的坦克是看不到A2區域的情況。利用A2區域快速突進,直插對方的基地,偵察對方的布置,不過這種戰術需要選擇時機,因為勢單力薄的冒然突進,必死無疑。
A3區域是一塊狹長的高地,位於湖的右側。雖然同樣處於平原之上,但是沿地圖右側公路行進的坦克是無法觀察到A3區域的情況。於是從A3區域進攻可以避開同樣選擇迂回進攻的對方坦克的偵察,而直插對方基地。此外由於A3區域的地勢較高,所以還可以用來監視A2區的情況,當然這也會帶來一定的威脅,成為在A1區右側相持坦克的射擊目標。
介於A2和A3區域對雙方基地形成的威脅,C、D兩個區域的灌木叢和樹林可以作為自行反坦克炮絕佳的防守地域,同時也可以作為射擊較短的自行火炮的隱蔽位置。
地圖右側的E區是本地圖最長距離的迂回路線,利用樹木的及建築的掩護,可以選擇從這裏來繞到對方基地的後邊,獵殺近戰能力低下的自行火炮。同時E區中點的高地可以利用地勢來監視A3與E區直接的道路,因為這一道路,是選擇迂回進攻的坦克最多選擇的路線。
地圖:小鎮爭奪戰
個人認為這是一幅很難的地圖,因為在這張地圖中,不是狹路相逢的遭遇戰,就是在敵人火力之下的拚命機動。
A區是一條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凸起的山間公路,兩個入口分別在ⅠⅡ基地的右側,與其他區域完全隔絕。選擇這一區域發起進攻,直接威脅到雙方基地的側翼,但是由於道路狹長,無法機動,對於重型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比較有利。
A1區域是通向雙方基地的隘口,即便贏得了遭遇戰,衝出了隘口,仍將麵臨來自對方基地和道路兩側的火力打擊。當然當A1、A同時發起經進攻時,會形成一個足以削弱防守陣線的鉗形攻勢。
地圖中央B區C區的修道院和小鎮,作用與“地圖湖邊的角逐”中的中央高地類似,B區的修道院可以用來監視雙方基地附近的大部分情況,掩護A1區發起的進攻。當然占領這一地區的前提是快速沿B,C區之間的道路行進,占領B區,否則就會被沿該道路進攻的敵方坦克及沿C區中央道路行進的敵方坦克發現,失去意義。
地圖最左側的D區同樣是一條山間的公路,但是與A區不同的是,在D區右側有通過兩個路口相連的D1、D2、D3三塊高地,從Ⅰ,Ⅱ基地觸發的玩家可以從沿小路爬上D1和D3,利用地勢的優勢來監視來整個戰場,也可以移動到D2區來發現來自C區的敵人。此外埋伏在D1、D2、D3與D區相連的路口可以用地勢的優勢來消滅企圖從D區迂回的敵人。